不论是哪一个人种或职业,“斯基泰人”这个词可说是各个集团、地域及人们都将其当做自己意识到所属的最大政治、社会单位,亦即国家的名称。(小说文学网)***这就是关键所在。

    从以前到现在,一般都毫不在乎地将这个“集团”称为“民族”。而且还将这个极度轻率地使用的“民族”与带有现代相对沉重现实的“民族”放在对称位置上,经常轻易地就以相同方式看待并且进行论述。更直接说,至今关于历史上“民族”及“国家”之讨论都太过轻率。

    换句话说,人类原本就是以词汇进行思考。即使是抽象的概念,几乎也都是以词汇作为媒介在脑中进行思考。关于过去与现在的事及事物,也是以“用词”、“单字”进行区分及判别。

    但一旦以相同“词汇”被命名、被表现后,早就再也几乎不会意识到一开始选择词汇时的不用心、规定概念时的不可靠及暧昧。

    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很容易就会被当做是可能曾生过相同事物,或是尽管事实上具有不确定性且轮廓也模糊,但却成为人们口中话题并在重复传述之间就变成“常识”、“定论”,最后被拿来与现今非常明确的事物相提并论。

    于是非常不幸的误解及雄伟的假说就诞生了,并且被不断地扩大再衍生。从19世纪开始,驱动许多人的历史理论及历史哲学论,在其间可看到“民族”一词的乱用,就是前述说明的展现。

    斯基泰正可成为该形态的反证。总之,因为是被当做“国家”的名称,故也可说是“希腊系斯基泰人”。斯基泰虽然是以游牧民为核心所形成的“国家”,但却不是以斯基泰“民族”为单位的游牧民族国家。此外,就算说是“游牧国家”,但在世界史上由单一游牧民集团所形成可被称为“国家”之案例是相当稀少的,作为其开端的斯基泰是个集合各式各样、种类众多人类集团的联合团体,总之这个“联合”的本身才是其存在的关键,这一点在此也要重申。

    正因如此,当约束、联合的关节开始出现松动时,毫无疑问地这种联合集团就会立即烟消云散。历史上游牧国家经常是轻易地连结、轻易地瓦解之原因,也就在此。而游牧国家的强项及弱点,也都在此。坚强及脆弱,是互为表里之物。这种宿命,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潜伏着。这一点,请务必先记在脑中。接下来的论述,此事会成为跨越时代及事例的主题之一暗藏其中。

    国家形态的二大源流

    关于斯基泰,接着还有几点要进行说明。先,由斯基泰所构成的历史记述表面看来,就算仅有一点点,但至少是关于度登场的西北欧亚区域及在该地生的大时代形势。

    若探寻斯基泰的起源,较“斯基泰-波斯战役”更早之前,可能是在公元前7至8世纪间,就已经从东方来到窝瓦河流域。大概是从中亚方面过来的吧!

    在中亚地域,住着被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人”统称为“塞种人(saka)”的伊朗系人。虽然并非是严谨的讨论,但据说在汉文文献中可看到的“塞”就是指这些人。

    “斯基泰”这个来自希腊语的称呼,必须要与“塞种人”做连贯的思考。这两个词汇的基本要素是共通的。在中亚地带让骑乘技术扬光大的伊朗系游牧民,其中一部分从里海开始往黑海北岸地区移动的群体,就是被称为“斯基泰”。

    他们将原本居住于此的西美利亚人(cimmerians)(关于这一点的详细内容目前已无法得知。终究只能仰赖希罗多德记述的“斯基泰开国传说”)驱离,并且形成“斯基泰国家”。大流士的远征,反而只是让其强大的斯基泰得到一举“名满天下”的机会而已。

    之后,在经过前述“南北对峙”(是否能够将这个称为“冷战”,因为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故无从判断)的200多年后,亚历山大出现在马其顿(macedonia)。可被称为“历史构造的转换期”之一的公元前4世纪左右,应该是曾经强盛一时的“斯基泰联合体”似乎也渐趋衰退。南边敌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衰退是更加明显。

章节目录

游牧民的世界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日]杉山正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5.希罗多德说故事(5),游牧民的世界史,笔趣阁并收藏游牧民的世界史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