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又拿出她强硬的态度,“我主意已定”,和二次垂帘时的态度是一样的。(小说文学网)我的主意已定,但想跟你们商量,只是想跟你们商量商量。于是有的人就提出了别的几个人的人选,然后她就接着说了,她说,“以前我将荣禄之女说与醇王为福晋”,我以前曾经把荣禄的女儿说给醇王为福晋,这个醇王不是奕譞了,是奕譞的儿子载沣,他继承了醇王的王号。所以,她把荣禄的女儿嫁给了载沣。她说,“我把荣禄之女说与醇王福晋,即定意所生长子立为嗣君。”那个时候我已经决定了,如果他要生了长子的话,就作为嗣君的候选人。然后,她又说了,“以为荣禄一生忠诚之报”,来回报荣禄一生对她的忠诚。“今既立醇王之子立为嗣君”,今天就立醇王的儿子为嗣君了。“即封醇王为监国摄政王”,因为要给同治帝立嗣,就得在同治帝的“载”字辈下边的这一代人当中来寻找,那么载字辈当中的载沣,那就不能给同治帝立祧了,所以在载沣的儿子当中来找。

    当时载沣有哪个儿子呢?只有一个三岁不到的儿子,就是溥仪。所以,这个时候她说了,“即封醇王为监国摄政王”。因为溥仪太小,那么封他的父亲为摄政王,让他帮助他的儿子处理朝政。“此时乃下午三点”,这个时候,做出决定的时候是下午三点。两个小时以后,这个小皇帝溥仪,又来到了宫里。

    画外音:慈禧一生两次决定皇帝人选:第一次是在她41岁的时候,同治帝死后,慈禧确立了四岁的光绪帝继承皇位。第二次就是这一次,在光绪帝死后,慈禧确立了三岁的溥仪继承了皇位。那么慈禧为什么会挑选溥仪成为大清王朝的第12位皇帝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慈禧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而这又有慈禧的死亡有什么关系呢?

    隋丽娟:

    我们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慈禧再一次立一个小孩做皇帝,那就已经很自信地在感觉到她自己还能长寿呢?有这样的几件事,我们可以给她分析一下。慈禧在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她按照她自己一贯的做法,依然以血缘为最主要的一个判断标准,也就是哪个血缘和咸丰帝、和同治帝、和光绪帝近,她找谁。从溥仪的身世来看,他是醇亲王奕譞的孙子,醇亲王奕譞一生当中生有七个儿子,有三个就夭折了,有两个转继给他人,过继给别人了。醇亲王奕譞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四岁不到,就进宫当皇帝了,剩下的这个就是载沣。

    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慈禧注重年龄。还是依然非常注重年龄。如果认为慈禧就单单地选择了以血缘为惟一的标准,那你太小瞧慈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整个的光绪帝去世以后,慈禧先后颁了三道上谕:

    第一道懿旨是什么呢?“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溥仪来继皇嗣,这是其中的一个;

    第二个是什么呢?“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就是毅皇帝指的就是同治,继承同治的皇位。“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然后,同时为光绪帝承嗣立祧,作为他的,也作为他的后代来立祧。所以这是她的第二个,你看两个都是对于皇位的安排;

    第三个就变了,“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摄政王载沣做摄政王,然后,所有军国大事,摄政王载沣说了算吗?不是,所有的大政方针,要通过自己的训示才能够“裁度施行”,这才是她最终结的目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看到,慈禧在74岁的时候,也就是20个小时以后她就要去世的时候,她依然对自己的高寿非常自信。如果这个时候她就觉得自己不行了,她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懿旨了,她就知道自己20个小时以后就要死了,她可能就不做这样的安排了,所以你感觉到慈禧很自信的。

    那么从这个况来看,我们感觉到慈禧一直以来,在这47年当中,她在摆布所有的政治事件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她的那种坚定,那种气度,那种不乱。

章节目录

说慈禧(全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隋丽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46.第27章慈禧(二十七)慈禧大葬(2),说慈禧(全本),笔趣阁并收藏说慈禧(全本)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