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最近非常闲。

    简直就是闲得有些蛋痛。

    因为一切事情都上了正轨。

    新军和东海郡郡兵自有武安国等人去操练,在这方面他根本就不用操心,事实上他也操不了多少心,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冷兵器时代的兵得要怎么练才有战斗力,到目前为止,他还在观察体悟当中。

    徐州商会那边他也不用去烦恼,上官柔的这个商业天才的手腕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短短的时间里,上官柔扯着他这个钦差大人的虎皮当大旗,很快就为郯城的商界所接受,再然后,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今,徐州商会在常浩的建议下,已经成立了类似于董事会这样的组织,对整个商会的大小事务进行打理,上官柔和白老爷子都在其中担挡着重要职位,而且徐州商会如今还实行了一个准入制度,对加入者提出了一些硬性的要求,比如说身家必须达到多少,比如说必须捐多少钱资助抗倭等等,当然了,过往的商誉还有民间对其人的口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考核条件。

    虽然说无商不奸,但常浩显然不希望自己一手扶起来的这个商会到了最后充斥着各种道德败坏的奸商,他成立这个商会,一方面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眼前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也有着长远方面的考虑,当然得从一开始就把条条框框给弄好了。

    当然了,加入徐州商会的商家也不单只是要承担义务,加入后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上官家的德兴行这样的洛阳豪商帮忙,双方互通有无,借助各自的人脉,他们的生意在可以预期的将来肯定会呈现一种爆发式的增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就目前而言,先帮着钦差大人把那该死的倭寇搞定才是正事,不然大家怎么能安心做生意?

    于是在上官柔,实际上是常浩的提议下,徐州商会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基金会,由加入的商家各自捐出一笔钱来,用于对倭寇人头的悬赏以及支援钦差大人的各种抗倭所需,比如出资帮新军添置些什么新装备之类。

    值得一提的是,郯城百姓们自发的捐款也被纳入了这个基金之中统一管理。

    这是吴刺史的建议,因为吴刺史已经意识到,随着消息在徐州各地的传来,到时候自己这边只怕还会收到更多的捐款,他在官场多年,哪里不知道这许多钱财流进官府里,会被多少人给雁过拔毛,到时候就算有他还有常浩这个钦差大人看着,只怕也难免有些人会忍不住下手。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吴刺史深深地明白,大汉朝的官场,已经是乱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所以他决定将钱交给徐州商会管理,一来这些人是理财方面的行家,二来徐州商会里有钦差大人的女人坐镇,三来他觉得徐州商会里都是不差钱的主,随便挑一个捐出来的钱都不比百姓们捐的少多少,而且名声都不错,应该不至于对这些钱起什么坏心思。

    当然了,这等重要的事情不可能全部交由徐州商会打理,官府这边还是要监督的,所以吴刺史也派了人手参予到了这件事情当中,相互监督,以防其中真有人起了糊涂心思,玩出什么猫腻来。

    不过就目前来看,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就是了,毕竟有上官柔这个大行家在帮常浩盯着呢,如果真出了什么乱子,常浩绝对能比吴刺史早一步知道。

    除了这些事情常浩需要偶尔去关心一下之外,其他的事情就更加不用常浩去操心了,因为随着那位突然间就大彻大悟的吴刺史的责任心全面爆发,什么事都主动抢着干帮着干,急常浩之所急,忧常浩之所忧,常浩有时都会很不好意思地觉得,这位吴刺史除了武力值和统率值有点低之外,在其他方面好像比自己这个甩手掌柜还适合当这位讨倭钦差。

    不过归根到底,常浩这段时间之所以如此地清闲,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倭寇们自打老鸦渡一役吃了个大败仗之后,就彻底地没了动静。

    常浩也闹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只知道非但是东海郡这个原本闹倭患的重灾区,就连其他的郡县也都突然安静下来了,好像自打他这个讨倭钦差进了郯城以后,倭寇就全都被他给吓跑了一般。

    这种奇怪的现象自然是让吴刺史啧啧称奇,话说常浩没来之前,他每隔上两三天就要收到或是这里或是那里送来的告急求援文书之类,并且隔三岔五的就会听到某地又遭了倭寇的洗劫之类的坏消息,哪里像是现在,一连过去了月余时间,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为此他还专程派人到各地去询问,结果无一例外的得到了一样的答复。

    没有发现倭寇的踪迹。

    倒是靠近郁洲山那边的一个县城传来消息,说是前段时间有看到许多倭寇回返郁洲山,不过这段时间也是没有动静。

    这倭寇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这么安份了?还全都跑回了郁洲山?

    常浩和吴刺史大惑不解,然后都是忧心忡忡,两人还没天真到会真的认为倭寇真的被老鸦渡一役的结果给吓到了,虽然这好像是最为接近事实的真相。

    本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原则,不论是常浩还是吴刺史都觉得目前的这种平静很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倭寇现在是不动则已,一动肯定就会是大动作。

    然后常浩和吴刺史两个人思来想去,都觉倭寇的所谓大动作,应该会和常浩这位讨倭钦差有关,毕竟倭寇如此反常,都是自打常浩来了之后才开始的,要说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不管是常浩还是吴刺史都是不信的。

    更不要说此前倭寇就已经在老鸦渡那边针对了常浩一次。

    “难道说倭寇正在筹备着攻打郯城?”

    在设身处地仔细思考了一番之后,常浩忽然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

    这个大胆的设想让吴刺史有点头皮发麻兼背后发寒:“应该不至于吧?”

    吴刺史会有这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一直以来倭寇虽然都是猖獗,但是却从未有过攻打城池的记录,最多也就是在城外边摆出攻城的模样,恫吓一番罢了,并不敢真的攻打。

    不管怎么说,攻打城池始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倭寇每每出现,人数总是在数百至数千之间浮动,这样的人数想要通过强攻来攻下一座城池,哪怕只是东海郡里最小的一座县城,也是很有难度的,更不要说倭寇手上并没有攻城器械。

    这也是徐州这边的军队抗倭每每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反正觉得打不过的时候,只要往城里一躲就安全了,有了退路,加上其他的种种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死战,这仗自然是打不赢的。

    是以当常浩提出这个设想时,吴刺史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

    但再仔细一想,吴刺史又有些拿捏不准了。

    如果倭寇真的是要针对常浩这位钦差大人,而钦差大人此时又在郯城……

    此时春天已经过了一大半,天气早已转暖多时,吴刺史和常浩又身处刺史府里一间朝南的屋子,相对而坐,喝着热茶,外边又日头正好,按理说,应该不会感觉到什么寒意才对。

    可吴刺史这时候却是因为自己刚刚冒出的想法而打了个寒颤。

    偏生这时候常浩还语不惊人誓不休,又十分大胆地提出了另一个假设:“如果说真要攻城,倭寇应该不会再像先前那样各自为战,吴大人,你说他们回返郁洲山,会不会是为了集结在一起行动?吴大人可知晓这徐州地面上的倭寇,数量究竟有多少?”

    倭寇集结一处,攻打郯城?

    听着常浩的假设,再联想到有消息说倭寇在郁洲山那边集结,吴刺史觉得身上越发地冷了。

    “这个……这个……倭寇在徐州地面上活跃的人马,至少……至少也得有十几支,每支人数不等……”

    吴刺史一紧张,话都有些说不完整了:“……若是……若是集结一处,怕是得有……得有两……两三万人吧……”

    对于具体的数字,吴刺史也有些不太确定,没办法,常浩这位讨倭钦差没过来之前,人人惧倭如虎,派出的探马斥候也大都是出城胡乱转一圈就回来,敷衍了事,吴刺史能打听到的倭寇有十数支人马,而且还能知道每支倭寇人马的头目姓甚名谁,大抵都做过那些恶事,还是汇集了各方情报之后的结果,已经算是十分难得了。

    常浩听吴刺史说倭寇可能会有两三万人,当时就眉头大皱:“倒也不少了……”

    他没有接着说下去,而是开始沉吟起来,过了一会,又让吴刺史唤人取来郯城附近的地图,细细地看了起来。

    来到这个世界也不是一时半会了,常浩现在又要统兵,不得已之下,他也是学会了去看这个世界那在他眼中简陋到令人发指的地图,并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是身为一个将领的必要素养,不学是不行的。

    吴刺史闹不明白常浩究竟是想干什么,不过还是跟着凑到地图前看了起来,只是这脑子里,却一直在想,若是倭寇真的来攻打郯城,将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想着想着,吴刺史忽然觉得有些不对。

    “钦差大人,郯城地处内陆,并非沿海,倭寇哪又这么容易过来攻打?似先前龙造寺秋虎那班倭寇虽然流窜过来,但也只是小股流窜,倭寇若是集结数万之众,自那郁洲山出发,要打到郯城,沿途这许多郡县,难不成他们要一一攻打?若是不打,他们的粮道如何确保?”

    不得不说,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显然吴刺史虽然统兵打仗不行,但对兵事还是有些了解的,至少兵书没少看,还知道保护粮道一说。

    不过当常浩反问了一句话之后,吴刺史就知道,自己这是糊涂了。

    “你以为那些暗中勾结倭寇的人,在这种时候会干站着不动,在那里坐山观虎斗?”

    常浩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吴刺史,然后又低下头去看地图:“虽然还不知道他们的最终目的究竟是想要干什么,但若我是他们,为了要除掉我这个可能会坏他们大事的讨倭钦差,还有吴大人你这个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说不得一定会帮上倭寇一把!”

    吴刺史目瞪口呆地又想了想,只觉得身上已经不是发寒,而是已经冰了。

    “难道……难道……他们真敢这么胆大妄为?这许多县城,他们真敢就这么放倭寇过来?”他喃喃地说着,像是在问常浩,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不管怎么说,楚王总是汉室宗亲,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至于如此吧?那些县令太守,怎么说也有守土之责,这样放倭寇过境,他们就不怕事后被天子问罪?”

    话说当日,吴刺史大彻大悟之后,不但主动将兵权让给了常浩,还在之后和常浩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猜测。

    原来吴刺史当初奉了永和帝的旨意,跑到徐州这边来当刺史,原本还以为是个美差,哪怕知道徐州这边局势有些不对,出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可到了徐州之后,吴刺史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用他当日和常浩说的话,吴刺史自打到徐州之后,虽然挂着一个刺史的名头,可实际上能掌控的地盘,不过是郯城一县而已,至于其他的地方,不要说整个徐州了,就连东海郡各县都对他这个刺史大人爱理不理。

    俗话说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吴刺史初来乍到之时,也是热情满满,想要放手大干一番的,结果几天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这个刺史发出的政令,哪怕在郯城实行起来都是够呛,至于其他的郡县,估计直接就是当作了耳边风一般。

    吴刺史当时真的是气坏了,他头脑一热,就打算杀鸡儆猴,准备挑个刺头儿收拾了,好给自己立立威什么的。

    没成想他还没动手呢,他自己在一天晚上却差点被人毒死。

    说起来那天也是吴刺史运气好,因为有养宠物的习惯,那天晚上吃晚饭时,吴刺史心情不好又胃口不佳,于是便也没急着吃饭,而是在菜肴里挑了些肉骨头逗弄自己养的那头哈巴狗。

    然后吴刺史就很惊恐的发现,吃了自己给的那块肉骨头的哈巴狗,突然就倒地抽搐,过了一会竟然就七窍流血,一命呜乎了!

    有人下毒!

    而且目标还是自己这个刺史大人!

    大惊失色的吴刺史连忙下令捉拿那位他自城内请来的大厨,结果却发现这厨子早已被人杀死在了厨房内,凶手下手十分干净俐落,现场根本就没有留下什么证据。

    更可怕的是,这一切还都是在刺史府里发生的!

    吴刺史被吓坏了。

    然后他也终于明白,自己这是来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地方。

    而且看这模样,他还招惹了一个不得了的势力,对方还想置他这个新任的刺史大人于死地。

    他这一次能当上这徐州刺史,本来就是因为某些人某些事,所以究竟是什么人要对付自己,刺史大人还是能猜到一二的。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吴刺史忙着整顿自己的刺史府,他可不想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件事花费了他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后来他才发现,因为这么一耽搁,他想要掌控徐州的局势,更加地难了。

    后来吴刺史还发现,自己那位据说是得了急病去世的前任,死因也是颇有蹊跷,这让他行事更加小心谨慎。

    到了最后,吴刺史几乎可以说是被困在了郯城这个地方,他的政令出了郯城,就会因为各地郡县的阳奉阴违而成为一张废纸。

    明明身为一州之刺史,可能行使的,却只是一介县令的权力,只能管着一县之地,连手下的几个太守都比不上,甚至于为了掌控住驻扎在郯城的东海郡郡兵,他都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几乎将军中的将领从上到下换了个遍才算是成功,期间又是勾心斗角又是阴谋诡计,实在是把吴刺史给累坏了。

    再后来,当吴刺史正准备将自己调查的一些情况上报给永和帝时,那些天杀的倭寇又来了,吴刺史主动出战,结果大败一场,然后又很是悲愤地发现,自己这个空有名头却无实权的刺史大人,还成了各地郡县推诿责任后的替罪羊,帮所有人背了那抗倭不力的大黑锅。

    天可怜见,吴刺史真心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向永和帝辩解了,这种事儿,越描就是越黑,而且不管怎么解释,一个无能的评价肯定是逃不掉的了有木有!

    万幸的是,这个时候,常浩这位新鲜出炉的荡寇将军兼讨倭钦差,来到了郯城,总算是给一路走霉运的吴刺史带来了那么一线光明。

    可如今,这线光明也不知道还能继续存在多久了。

    想着想着,吴刺史怒了。

    对方这是要将他往死路上逼啊,而且对方的手段实在是太过下作,竟然不惜勾结倭寇!

    这一点已经严重地越过了大彻大悟之后的刺史大人所能忍受的底限。

    既然如此,那就战吧!

    好歹自己身边有钦差大人这样智勇双全的人物撑腰,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钦差大人,就算事实如此,咱们也不能束手待毙!”的几个太守都比不上,甚至于为了掌控住驻扎在郯城的东海郡郡兵,他都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几乎将军中的将领从上到下换了个遍才算是成功,期间又是勾心斗角又是阴谋诡计,实在是把吴刺史给累坏了。

    再后来,当吴刺史正准备将自己调查的一些情况上报给永和帝时,那些天杀的倭寇又来了,吴刺史主动出战,结果大败一场,然后又很是悲愤地发现,自己这个空有名头却无实权的刺史大人,还成了各地郡县推诿责任后的替罪羊,帮所有人背了那抗倭不力的大黑锅。

    天可怜见,吴刺史真心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向永和帝辩解了,这种事儿,越描就是越黑,而且不管怎么解释,一个无能的评价肯定是逃不掉的了有木有!

    万幸的是,这个时候,常浩这位新鲜出炉的荡寇将军兼讨倭钦差,来到了郯城,总算是给一路走霉运的吴刺史带来了那么一线光明。

    可如今,这线光明也不知道还能继续存在多久了。

    想着想着,吴刺史怒了。

    对方这是要将他往死路上逼啊,而且对方的手段实在是太过下作,竟然不惜勾结倭寇!

    这一点已经严重地越过了大彻大悟之后的刺史大人所能忍受的底限。

    既然如此,那就战吧!

    好歹自己身边有钦差大人这样智勇双全的人物撑腰,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钦差大人,就算事实如此,咱们也不能束手待毙!”

章节目录

霸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宁公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96章 悲愤吴刺史-霸王卸甲风水宝地电影,霸王,笔趣阁并收藏霸王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