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次打井修渠大大缓解了关中的旱情,庄稼地的禾木在一条条沟渠的滋润下恢复了生机。

    在老百姓眼中这场天灾是过去了,可是在朝廷上这又仅仅是个开始。

    百官们纷纷向进言皇帝,希望皇帝能祭天并且下诏罪己。

    理由嘛,很充分日蚀的出现就是警世人说明皇帝施政的有失德行的。

    要不怎么连年降下灾祸呢,不管是为了大唐的国祚,还是天下百姓的福祉,请皇帝无论如何到要谏纳。

    承庆殿

    闹出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李世民不得不结束在翠微宫的休养返回长安。看着堆在案上的奏本,李世民一脸阴郁的坐在那一言不发。

    而小胖子李泰跪在下面已经一个多时辰了,从他颤抖双腿就能看出来他快坚持不住了。汗水已经把他衣领和后背都弄湿了,但他还是一动都不敢动。

    他爱干净李承乾是知道的,换做平时他早在就香汤沐浴了,可今天却不一样,小胖子惹得祸可不小。

    这次朝廷恩科的筹备是他主持的,主考是他的老师萧瑀,而那些想让自家的子弟入仕的人最近对他可是紧着巴结。

    这酒喝多了难免失言,在一次宴席上李泰就话里话外的表示皇帝对世家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次大考就是要从中遴选大量的人才,替换这些碍眼的家伙。

    这样年复一年,用不了几年就将朝中这些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全部替换掉。

    他这话可捅了马蜂窝,想全换掉,那你们李家是不想混了。也不自己好好的思量下自己有没有那副好牙口。

    这几百年来那家皇帝做到了,杨广倒是想了用高句丽的战争消耗他们,后果怎么样,把自己报销了吧。

    皇权和世家的矛盾几百年来互有胜负,这本来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可现在下好了,让李泰直接给捅破了。

    正好借着和尚道士们宣传的上天示警为理由趁机发难,给皇帝点眼色看看,好让李世民和李渊一样知难而退。

    当然这些天像让本来笃信仙神的百姓和官员们更加确信无疑。要不然怎么连年闹灾荒呢,不是蝗灾就旱灾的,所以也就跟着闹了起来。

    “父皇,四弟都跪了这么长时间了,让起来活动活动吧。”

    李承乾是看不下去,他和李泰是有默契的,就拿上次洛阳的事来说吧,李泰不也是帮了他嘛。

    李承乾不说还好,听他求情李世民就更生气了。关中打井抗旱的差事他是办的不错,但也没少惹事啊。

    那些亲王公主跑到自己这来又是哭又是闹,弄的李世民今年这个暑避的这个憋屈。

    “你还求情儿,别以为朕不知道这些起哄的臣子有的也是为了你争粮的事。你说这事怎么处理。”

    李世民将手里的茶盏放下,呵斥着李承乾。

    “祭天就祭天呗,反正现在井和渠都修好了,什么时候下雨也就不重要了。

    能答应求雨就不错了,非得要下罪己诏,那就是给脸不要脸,这天灾又不是您招来了。

    那些和尚道士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们那只耳朵听见那些所谓的神说的。要下也可以啊,让那些相信神怪的大臣把神仙请来,只要能请来,别说一篇,十篇都行。”

    李承乾这纯粹是耍无赖,这倒和程知节办事风格十分相似。不过他说的也对,要是请不来那就把嘴闭上,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此的逼迫君父就不怕掉了脑袋吗?

    “眼下前线战事吃紧,朝廷的主要精力是要放在打仗上,且让他们得意一时嘛,等我们收拾完颉利,携大胜之威大刀破斧的改革谁有能怎么样呢。”

    李承乾的话着时说到他要害上,杨广当年为什么失败,这些人拖后腿占了很大的因素。一旦北境开战,必须保证国内朝局的稳定。如果前线战事僵持不下,国内再起纷乱,那杨广就自己的前车之鉴。

    恩,李世民点点头,但有了李泰这件事,那这次大考势必会成为士庶两族又一次激励的交锋,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祭天求雨可以,你也知道他们真正的目的并不在此,朕不希望考场上再起波澜。”

    “父皇,那四弟是不是可以起来了。”

    看到他这么无赖,李世民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儿子好,随即摆了摆手让李泰起来。

    李承乾上前一把扶起李泰,随后转身说道:“增加一倍的进士名额,按照这些学子的身份文牒,将他们分成两拨,分开就不会出事了吧。”

    李承乾这个注意好,士族学子一个榜,寒门学子一个榜。谁也碍不着谁的事,考不上那就是你自己水平的问题了,到时候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听到没有,你大哥给你出了个好主意,还不滚下去办。另外新建礼贤馆你要好生经营,再出现一点纰漏儿,朕扒了你的皮。”

    是,是,李泰给了李承乾使了个眼神就退了出去。

    长安的圜丘共有四层,全用土堆砌而成,高约八米,最底层的面径约五十四米,第二层面径约四十米,第三层约二十九米,第四层(即顶层)约二十米。

    各层高一米办米至两米不等,顶层圆心位置可见一小凹坑。

    西圜丘共有十二陛(十二条登上圜丘的台阶),将整个坛体分为十二个扇形,寓意为“十二辰”,

    即子、丑、寅、卯等,暗指天上的十二个方位,其中正南方向的“午陛”最宽最长,是皇帝登坛的阶道。

    历代的天子都极为重视祭天,所以每年都要来天坛,祭天的日子要选好,“冬至”是白天时间最短的一日,又是“三阳开泰”之意。

    每年的冬至就是国家盛大的祭天日,皇帝必须亲自完成这一艰苦而神圣的任务。

    可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这要是换成以往,李世民这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乐乐呵呵的带着大臣来个一日游。

    天还没亮的时候,那些太监宫女们就紧着在他身边忙活着,这也让本来就有起床气的李世民更加恼火了。接连打了了三个太监的梃仗才让他的心情稍微好一点。

    礼部的司礼官已经安排好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李世民看都没看那些礼官的准备,扭身上车就走了。

    看着皇帝兴致不高,那些礼部官员自然也不会自讨没趣,跟着车队从远在长安城北的寝宫往南郊的天坛赶。

    皇帝出行排场很大,颇为壮观,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往南出明德门,再向东拐,就来到了天坛,这一路实在算不得短,皇帝的车马大概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

    等到鼓乐、大臣,以及所有相关人员都各就各位了,祭天仪式便正式开始。

    李世民独自站在圜丘之顶,视野开阔,仰望苍穹如盖。以天坛为中心,长安城和关中沃野就在眼底,而他站在这里,为国家的康泰,祭天求雨。

    在他面前是“昊天上帝”的牌位,李世民手中捧着为上天献纳的玉璧,此刻,天坛的每一阶上都站着礼部的官员,祭祀与他们位置相对应的二十八星宿,天坛以外应该有三道环形的矮墙,将天坛层层围住。

    于是,李世民按照司礼大臣的指引登坛、献礼、退坛、再登坛……如此经过一个复杂的祭天过程。

    随后献给昊天的牺牲、玉帛等祭品要在天坛东南方向的燎坛内焚烧,烟火升腾达上天,使天帝及诸神闻到气味,享用祭品。

    在返驾途中,李承乾被叫到撵上,看着皇帝的脸都能拧水来,李承乾拿起了墩子坐在李世民脚边一句话也不说。

    稍时,终于从思绪中走出来的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后,抓起茶几上的茶水就一饮而尽,一副预言与止的样子。

    “父皇,什么旨意您下就是。”

    和他做了几年的父子,李承乾当然知道皇帝这幅表情肯定是有什么不好说。

    半晌后.....

    “承乾,朝廷现在情况你也清楚,北伐颉利这仗不容有失。朕想让你出任监军,随李靖出征,这是国运之战,不可马虎,所以还是要你去战场上再走一遭了。”

    嗨,以为什么事,不就是随军出征嘛,你就是不说咱也得去啊。

    他明白李世民的意思,让他把大唐所有的家底都交给李靖他不放心。毕竟李靖不是秦王府出来的,玄武门的时候还作壁上观。

    要不是李世民惜才,老小子早下去见他老舅韩擒虎了,还能高官厚禄的养着他。

    李世民原来一直以为李承乾随军不过是想过过带兵的瘾,让朝中的那些老将不至于太过轻视他,可谁能想到他是真敢掏刀子上啊。

    自从铁门关一役后,李世民不止一次表示以后不会让他再上战场了。但现在的形势让他不得不自食其言。

    “父皇,您就是不说儿臣也是要请命的。以前一直侯君集说过大将军用兵是如何的玄妙,这次能随同在大将军身边学习排兵布阵之道,儿臣幸甚。”

    李世民拍了拍在脚边的李承乾,随后说道:“秋粮收上来,你就随军出征吧。”

    “诺”

章节目录

贞观皇储李承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陈叔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九十六章 祭天求雨-贞观皇储李承乾txt精校下载,贞观皇储李承乾,笔趣阁并收藏贞观皇储李承乾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